Friday, 15 November 2024

亲俄的川普将改变世界

 

作为生意人,川普亲俄亲共, 这都不是秘密。

普京长期在暗中支持川普,重金打造美国的新媒体,这都不是秘密。

川普竞选成功后,他任用的人马基本上是亲俄的人士,连一般人都傻眼了。





川普是生意人,投机倒把份子,唯利是图。

他个人没有任何政倾向,以前他是民主党,拍拉莉克林顿的马屁;后来奥巴马上台,他忽然发现自己的皮肤颜色竟然是优势,于是退出民主党加入共和党。


美国民主党的纲领很简单:


1. 全球民主化(全球化,民主化),

2. 解体中国和俄国,

3. 建立全球化政府,

4. 属于中国模式 (China Model) 。


这是基辛格所说的新世界秩序。


中国人不明白 "新世界秩序" 的真正意义,以为中国人要取代美国人领导世界;其实,新世界秩序是先解体中国,再让中国人移民全球。


中国人没有明白解体的含义,这十年就是做了黄粱一梦。





共和党的未来


川普上台后,会把非法移民赶走;之后把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工厂撤回到美国,美国人可以雇用美国人,自力更生,不必和中国等打交道。第三,恢复基督教教育,让美国重新回到二战前的辉煌时代。


川普这样做,当然是正常的。


美国的工会很利害,工厂都去了没有人权优势的第三世界国家,让中国,台湾,越南,等国家赚了大钱,就好像清朝,印度靠种植鸦片而发财,鸦片战争时期的印度,靠鸦片赚的钱占了GDP的三分之一。


中国的问题很简单:中国的民主人士和异议人士对中国的人权问题不仅不闻不问,反而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,这样,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明显和西方民主国家作对,吃里扒外,拿美国的钱生存,支持习近平打造中华帝国。


另外一方面,川普以前只是想把工厂从中国撤回来,他从来没有解体中国的打算 - 解体中国是美国左派民主党的打算,不过习近平不肯和川普协商,于是贸易战开始。


这样看来,无论是中共,还是中共的反对派,都不知道美国民主派的真正意图,他们只想取代美国领导世界,忘记了美国民主党要先解体中国,再让中国人去移民世界。


如此,川普选择了郭文贵成立中华联邦政府,取代中共。






俄国当然不愿被解体。


于是普京先是拉拢了习近平,之后侵略格鲁吉亚,克里米亚,现在乌克兰。


现在普京的哈巴狗川普将走马上任,下一步必然是要川普听话。


川普的路线是先把美国的工场从中国撤回,然后打压美国的左派势力。


至于中国解体,川普根本不关心;他听命于普京,用的人马也都是乌合之众,谁拍他的马屁谁就得到任命;川普八年前任用的人都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,他的亲戚怕了,知道四年后民主党上台,自己作为川普的亲戚会受连累,他们都不愿意从政了。






世界第三力量的崛起


希特勒在远东有个盟友,就是日本;日本是远东地区的一个钉子;日本人有自己的打算:趁火打劫,取得成功。


日本和俄国是世敌,和中国是利用的关系,和美国是爱恨交织。


日本的一个优势是台湾,没有日本,台湾人就是中国人,但台湾人要做日本人,不做中国人,这是台湾人的底气,美国当然也很重要,不过美国没有日本那样重要。


日本的最大优势是经济,和美国不同,日本人很节省,不再炫耀自己的富有。


川普作为普京的一个哈巴狗上台,日本就自然而然要有所反应。


俄国的贫穷和落后,由于乌克兰战争,全部暴露出来;而美国很多的流浪汉,也让世界开始对美国另眼相看:毕竟美国的财大气粗,是靠美元支撑的;美国人最怕的就是穷,没钱哪来自由?


这道理很简单,美国如果像以前那样有钱的话,民主派也不会要搞中国模式,当然,川普就没有可能上台了!


川普上台,是要拯救美国:毕竟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都是穷光蛋,他们有奶便是娘,谁打他们他们就做谁的狗,可是,美国人也不能长期地养这些废物,他们除了种植鸦片一无所长,中国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了,所以,川普如果不下手把有色人种踢出美国,美国就成贫穷落后的垃圾国家。


如此,亚非拉国家又对日本刮目相看了:还是日本和自己是白人种族主义者共同受害人,日本还被美国用原子弹打了两次,他们又开始跪舔日本了。


同样的道理,美国和西方从中国撤资后,中国和日本又成为友好国家,中国人又开始跪舔日本,有如清末,爱国人士都跑到日本去 "驱除鞑靼,恢复中华";  川普上台后,中国人又从全世界跑到日本,"驱除马列,恢复中华"。





总之,世界又回到了清末,不过美国是大清朝,川普走的路线也是慈禧太后的路线:慈禧太后 率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开战,连自己的大将如李鸿章都不支持她;川普做普京的一条哈巴狗,靠乌合之众包括一个褐皮印度人和古巴人等等和空气开战,把治理国家当成好莱坞演戏,连傻子也看穿了他。


皇帝没穿衣服,大家都不好意思说,也怕被川普的主子普京给在美国暗算了。


这是一个轮回,世界又回到了百年前了,连作梦都没法做了。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